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多數玩家接觸古玩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大致相同。從剛開始只想一夜暴富,到四處碰壁后慢慢跨入門檻,再到打眼吃藥經歷了無數次勾心斗角,成功者始終寥寥。多數人會迷失在知識的局限性里,沒有成為收藏家,只活在自己的“境界”內無法逃脫。
玩家們終歸是不肯服輸的,古玩市場是必須要去的打卡地,有些人是純粹喜歡那種市井生活的真實,有些人是想通過親身實戰來積累經驗,更有些人想學以致用,以自己掌握的某些“秘訣”來達到撿漏的目的。
▲四川某古玩市場
作為非剛性消費商品,古玩藝術品受到了經濟大環境影響,近些年商戶的生意明顯不如從前,過去紅火的古玩城如今出現一批倒閉潮。個中原因很復雜,但很明顯有一點不容忽視,那就是某些過于浮夸的炒作,違背了經濟規律,讓文物古董和天價劃上了等號。也讓浮躁體現在某些玩家身上,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撿漏”到和博物館、和拍賣會上一樣的天價藏品!
古玩市場就算再冷清,還是不妨礙某些商家賺得盆滿缽滿,究其原因,就是某些玩家對“國寶”的執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撿漏其實也不難,因為如今可以說是全民收藏,但“半吊子”居多,只要有人不懂,有眼力的人就能撿到漏。但說是這么說,現實中往往越是不懂行的人越喜歡漫天要價,只值100元的東西非要賣100萬!所以玩得越久的人膽子越小,相反一些愣頭青可謂心比天高。
▲古玩地攤
隨便逛了幾圈,雖然人數不多,但細細觀察下來,駐足在攤位面前的玩家們基本都對普通藏品沒興趣。眼光注視所在,都是一些珍品,說白了就是值錢的東西。從高古玉到官窯瓷器,從鎏金佛像到青銅器,盡管人們明知真品的幾率微乎其微,但還是愿意花費一些錢財購買下來,因為和拍賣會上動輒幾千萬上億不同,這里的“高端藏品”往往只需要花費幾十上百塊錢就能買下:“萬一撿漏了呢?”每個玩家心里面都默念這句話。
攤主們個個都是演技派,看人下菜。講故事的能力一點不下于天橋說書人。要么是乾隆下江南遺留的寶物,要么是溥儀當年逃難賣掉的國寶,或者干脆放低聲音,神秘兮兮的說道:“我認識某個盜墓賊,這東西就是出土的玩意兒。”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喜歡聽故事的“撿漏者”,正是這些攤主最喜歡的客戶。
傳說中的稀世珍寶,其實在古玩市場一點也不罕見。小編就隨便找幾件大名譽品,看看它們究竟長什么樣子。首先就是“大明成化雞缸杯”,地攤上只要50元就能買到。
對應的是2014年由上海藏家劉益謙以2.8億港元拍下來的“雞缸杯”。
在古代如果有這件東西,那么就可以調集千軍萬馬,如今它在地攤上,可以批發,僅賣120元一件。
其原型是陜西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杜虎符”。上有錯金銘文和入骨沁色,做舊師傅也只能做個形似。
記得前兩年“金縷玉衣”出現在古玩市場,在網上還引起了轟動,如今已成常規操作,攤主十分淡定的叫賣:“6000元拿走,只賣個成本價。”
當年幾位專家給假“金縷玉衣”估價24億,騙貸近7億元,要是現在的話估計得不了手了。
一件件介紹大家可能感覺不到贗品泛濫的可怕,那么小編就放一些毀三觀的圖片。有人調侃說:“如今地攤上的古玩加起來,可以買下整個地球!”
錢幣類的,你見過的沒見過的,這里都可以批量購買,因為造假成本低,所以很便宜,一枚也就賣個幾塊錢,所謂薄利多銷就是如此。而且現在做舊技術蒙到新人是完全沒問題的,你會被上面扎眼的綠繡給唬到嗎?
隨便一個地攤上的贗品,就已經如此泛濫,那全國古玩市場加起來,會是一個多么恐怖的數字?有人很好奇,它們究竟是哪里來的?根據《地下做舊產業調查》顯示,全國從事古玩造假人數十數萬人,年產值上百億!像景德鎮、龍泉、潮州等地區的瓷器,南陽、蚌埠、錦州等地區的玉器,天津鼓樓、北京潘家園、南京夫子廟等地區的書畫,還有遍布全國,弄套模具就能馬上開始生產錢幣、雜項類的小作坊。全民向錢看,歷史文物都成了利益工具……
有興趣的藏友不妨再等幾個月,在剛過完年后去古玩市場逛逛,可能會看到一副特別震撼的場景。商人販子們正大光明的開始批發“國寶文物”,遍地都是博物館里才能看到的重器??赡苡钟腥藭幸蓡?,為什么古玩市場會變成假貨聚集地,商人們為何不賣真東西呢?這么多的贗品,到底誰會買呢?
商人趨利,不賺錢的事不會干。為什么不賣真東西?因為一方面真品少,另一方面就是貴!多數收藏愛好者也僅僅是為了賺錢,買不起貴的只能靠買贗品來“賭一把”,真正的普通老貨大多不值錢,人們眼里只關注那些值錢的藏品,所以頂級古董就是吸引這些人的目標,這也就是為什么如今老玩家都說“真貨不賺錢,假貨吃三年”的原因。
急功近利導致的是整個收藏市場已經沒有了信任,到處都是勾心斗角,你騙我,我騙他,沒人愿意靜下心來搞研究。古玩市場每天都在“造就”億萬富翁,當然只是紙面上的,造成如今這種無奈現狀的,販子、造假者、藏家、專家還有拍賣行,誰敢說自己沒有責任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