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詫何以寫成臉上的悲憫和慌張
其實,即使如我在另外一篇文章中所說,就連手機短信也文學了,也無須將我們的驚詫寫成臉上的悲憫和慌張。
宏大敘事的史詩震撼消失于社會進步的分工,而詩歌在一次次時代與自身的嬗遞裂變中,更加本質和鮮明地存在于人類精神的高處,璀璨奪目,照耀夜色暗角潛伏的恐懼和迷茫。
英雄時代和偉大經典已成為遙想中的輝煌背影,而現實總能找到新的形式和新的表述,體現人類文化傳承永不枯竭的生命創造力,浩浩奔流如蒼穹下的汪洋江河。
科技浪潮工業革命催生的強大物質的灼熱與冰冷,在沸點與冰點上的欲望比任何時候都迫切需要超越一切物質的心靈寧靜和安慰??梢钥隙?,那一定包括了文學和音樂,童話和歌??;朗誦和閱讀,欣賞和審美。
具體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看到,電視作為立體媒體的傳播,依然沒能代替平面媒體的閱讀;電視劇恰恰為電影藝術的獨立品質證明,并把觀眾從層次和類別上區分開來。
最魔鬼的網絡,它的快捷和無處不在又覆蓋了什么?日漸沙化和荒漠的愛情,它不是我們甘冽的泉水,也不是我們幻覺的綠蔭;燦爛的罌粟繽紛了短暫惶惑的目光,而那一枝芬芳典雅的玫瑰始終握在愛人的手上。鐘情,執著,永不凋謝。
高貴與矜持,保持一種品質;接受和融合,走向創新和進步。這個世界才有了今天的信心和豐富。
視覺為優勢的媒體和文字為優勢的媒體互為補充,后者努力加入讀圖時代,前者讓屏幕寫滿了文字;藝術進入了制作,寫作可以職業,靈感編成程序,以主持人設定欄目,文化成為產業;金碧輝煌豪華盛大的舞臺推出金錢搭制深度和淺顯的背景,毋庸置疑地演出形式大于內容的現代藝術理念。
喜悅必是嶄新的喜悅,悲傷已非舊日的悲傷。在時間進程社會進步思想進化必然無情的淘洗中,不可避免將來一些傳統落后的文學藝術形式會消失,變異,更新,滅亡,最終成為人類文化記憶遺產。但在新的替代形式中,未來的人們一定能深切感受到自己民族久遠生動的呼吸和心跳,并在每一次深情的回眸中,望見生命的血脈逶迤而來。巨大感動中驀然轉過身去,背負歷史的榮光,走向前方的召喚。
那么,我們的驚詫和慌張不是來自外部,而是緣于內心。責任與姿態,不是對現實的真與假、美與丑進行評判和選擇,而是審視和呈現,為作品的形態、精品的骨骼、大品的風范。那應該是完全屬于我們時代的恪守、信念、堅持、詩性哲學、想象力、方式、語言、理解和詮釋、愛、個性、境界和品質,并為這個時代服務。
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永恒創新精神之上的。否則,當我們回首20世紀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擁有??思{、喬伊斯、普魯斯特、卡夫卡、博爾赫斯、馬爾克斯、聶魯達、艾略特、里克爾、龐德、阿赫瑪托娃等一批聳立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大師和巨匠,及其帶給我們的全新的藝術抒情與敘事的覺醒和震撼,帶給我們的精神天空與海洋的遼遠和浩瀚。
作者: 陳峻峰